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2节(1 / 2)





  他翻越高山,行走大漠,到中土来,就是为了一个目的,传布他吠陀教的信徒。而且他的身后,陆陆续续会有同样的到来,宣扬世上无上的道法。

  什利方找到西方第一大国秦国,由于面相凶恶,为秦王所憎,把他幽禁,却在夜间来了八大金人,毁坏牢房,将什利方救出。什利方显露了八大金刚的法术,让秦王信服,于是得以留在秦王宫闱里,由于他的样貌奇特,所以一直被隐藏身份,不为外人所知。

  什利方隐居在咸阳,学习文字,阅遍了天下书录。始皇帝统一列国后,他也是方士之一。被始皇帝派遣和徐福东渡。徐福带着他游历齐地。在徐福东渡之前,告辞了徐福,独自在中土云游。

  什利方听到始皇帝坑杀四百方士之后,也绝了回咸阳的念头。在天下游历,为后世的来人奠定开创流派的基础。什利方在咸阳,对魏辙尉僚都十分熟悉,知道这两人是秦国的柱石,察觉到两人的异动,所以也顺着这两人的线索,分别找到了陈平和张良。让陈平和张良答应他身后的承诺。

  什利方找到了这两人之后,不久后病逝。

  注:什利方是野史中第一个到中土传道的天竺人,远早于汉明帝永平时期的西域僧。

  什利方对张良的态度不同,他向张良说的更多,甚至探讨到了一种能够号召天下所有人,无论是民间走卒,还是帝王将相都要遵从的一种组织。并且详细告诉了张良,这种组织不能仅仅依靠武力征服,而要让人主动信服。

  张良也告诉什利方,这种组织形式,就墨家的所为。而什利方颇不以为然。他告诉张良,整个世界都是有一个主导的人存在。

  张良立即说,那不就是仙人?

  什利方告诉张良,也可以这么去理解。

  什利方离开后,张良想了很久,终于明白自己这辈子除了灭秦,辅佐一个新的共主,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做。那就是奠定一个宗教,遵循道家学说的流派的基础。

  如果整个宗教有名称,就应该成为“道教”。

  张良如今在刘季的武装里,他告诉刘季,天下共主已经渐露锋芒,那就是吴地的项梁。如果能投靠项梁,与项梁联合,共同灭秦,今后封地称王,应该是指日可待。

  而此时的韩信,也已经背负自己的长剑,投奔到了项梁的麾下。只是由于韩信年纪太小,而且是孤身一人前来,也没有任何贵族背景,只能在项梁的帐外做一个持戟卫士。

  至此,三个改变历史的人物,张良虽然得到刘季的赏识,但是刘季只是无数小武装势力中默默无名的一个而已。陈平在给魏王咎安排车马坐骑。韩信给项梁做卫兵。

  如果不是因为机缘巧合,三人可能永远都无法施展胸中的才能,主宰天下的命运。但是毕竟魏辙和尉僚的见识非同一般,三人的命运终将发生改变。

  陈涉失败了,几十万农民军,被训练有素的章邯秦军击败,被身边的车夫庄贾杀害。而陈涉身前派往吴地号召江东子弟共同抗秦的部将召平,拜项梁为柱国将军。从此吴地的项梁武装,成为了抵抗秦军的主要武装,各地的弱小反秦武装纷纷来投靠。

  项梁很快就取代了陈涉,势力西进,立即扩张到了中原,与秦将章邯一较高下。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,项燕兵败于秦将王翦,在军中自杀,随即楚国灭亡。

  项梁对秦国有刻骨的仇恨,而且是楚国的贵族后裔,精通兵法。楚军的战斗力,远非陈涉的农民军可比。

  陈平听了什利方对他的一番莫名其妙的蛊惑之后,对于身后几百年上千年的承诺根本没放在心上,也对什利方说什么开创天下的门派之类,倒是有点感触,心想如果自己真的做到跟墨家一样,统领天下信众,那么就要想个什么称谓,陈平觉得还是道教这个称呼比较合适,而自己作为道教的统领,应该模仿墨家,称呼自己为钜子。

  不过这些想法都是空空而谈。因为魏王咎越来越不待见陈平。甚至连车马都不让他安排,每日出行,让陈平亲自给他牵马。陈平堂堂一个阴谋纵横家,做一个太仆也就罢了,现在竟然成了一个马夫。

  陈平做了几天马夫,才从别人口中听到。原来魏王咎听信了旁人的谗言,说自己在家乡和大嫂有私情,被乡人鄙视,才无奈离家,混到了魏王这里。

  并且还装神弄鬼的一套糊弄魏王,实在是一个不能信任的小人。

  陈平也听说吴地的项梁部众已经势力庞大,而魏王没有了陈涉的庇护,现在夹在章邯和项梁之间,连投靠那边都犹豫不定。

  陈平知道,自己该走了。他听从了什利方的建议,去往东方,但是由于路途艰险,盗贼四起,陈平一路艰险,还没有走到吴地,就得到了魏相周市被章邯击败,魏军全军覆没,周市为秦军所杀,魏王咎自焚而死。

  听到这个消息后,陈平回忆起什利方突然出现,对自己的指点,不仅背后汗涔涔的。如果不是听从什利方的建议,那么自己现在可能也已经葬身于乱军之中。

  就在陈平如丧家之犬,不可终日的时候,好消息来了。楚军已经进攻到了黄河边,与章邯秦军正面对峙。

  陈平毫不犹豫,投奔到了项梁军中。

  由于陈平在家乡已有名声,得到了项梁的亲自接待,并且让陈平做了谋士。

  “可惜徒有其名,没有用途。”韩信把长剑入鞘,“只是祖上流传的信物,不能丢弃而已。”

  “开山宝剑的传闻我也曾经听说过。”陈平说,“铸剑师倾尽全力铸就开山,却只能用一次。”

  两人各自收了佩剑,准备道别。一个是帐前不如流的谋士,一个帐外的持戟卫士。实在也无法再见面说些什么。

  “兄长今后有什么打算?”韩信问道。

  陈平想了一会,“如今项梁项羽叔侄是天下共主,如果受不到他们的器重,我一身本事,找个传人教授也就罢了。”

  韩信迟疑了一会,才慢慢说:“也不尽然。前段时间,一个自称沛公的人来投奔项将军,我在帐前看到了他们。项将军分了他们几千兵马,听说他们打了胜仗,也成了一方诸侯。”

  “你说的人我也听说过,”陈平想起来了,“前段日子有个叫雍齿的人投奔魏王,那时候我还在魏王帐下,雍齿自保家门说自己是被沛公击败,强了他的丰地,只好投奔魏王。可是我听说,沛公是一个只知道喝酒胡闹的亭长,比我们的名声更加不如。”

  “这个我也知道,但是我看到沛公身边,有一个人绝非寻常。”韩信说,“那人叫张良,曾经在博浪沙击杀始皇帝,但是没有成功,天下有此勇气的人,屈指可数。”

  “原来博浪沙大火,是因此人而起!”陈平大惊。

  “难道和你有什么渊源。”

  陈平于是把博浪沙大火之后,始皇帝在博浪沙坑杀方圆十里之内的所有人的事情。

  韩信听了之后,想了很久才说:“可能这就是天意使然了。也许这就是上天在暗示我们,终不会把一身本领浪费。”

  这就是陈平和韩信的第一次见面。

  而他们并不不知道对方都是诡道的传人。魏辙之所以让两人相见而不相识,就是为了留下这个厉害的后手。让二人最终会相互成仇,导致了诡道最大的弱点,那就是两房相杀,人丁不旺的传统。

  陈平和韩信两人随后,虽然同在项梁的阵营,却再也没有见面。因为一个巨大的变故有发生了。而这个变故,让两人都质疑自己的判断,那就是他们认为会成为天下共主的项梁,在如日中天,军力鼎盛的时候,与章邯的军队大战,却被章邯所灭,项梁兵败自杀。

  章邯在灭了项梁的主力兵力之后,楚军的元气大伤。章邯转而去进攻赵国。就在大家准备鸟兽散的时候,项梁的侄子,项羽站了出来。收拢了人心惶惶的残军。

  并且立即要挥师西进,渡过漳水,去解救赵国之困。并且立下重誓,一定要击败章邯,为叔父报仇。

  所有人都认为项羽在大言不惭,包括陈平和韩信。

  由于楚军的名义上的首领是楚怀王,项羽在进军的过程中,受到宋义的牵制,项羽干脆杀了宋义,自立为将军。显示了他过人的勇气。

  楚军的士气为之大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