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节(1 / 2)





  他相信各位臣子跟北君没什么私人恩怨,可他想不到,只因着“利害”二字,一道从不轻出的“诛九族”,居然有这么多人赞同!居然有这么多人要逼着父王下大狱!

  ·

  天衍帝神色严厉,俯视众人的目光迸出冷厉的刀光。

  乐师不知何时停止了奏乐,内侍不知何时跪满一地,满朝大殿沉默俯首着,殿外大雪簌簌而下,所有人都在偷偷看这位天衍帝的脸色,屏息等着这位天下共主如何裁决!

  长久的沉默之后,是清凌凌地一把声音。

  辛鸾站了起来,以手触额,“父王,儿臣有话要说。”

  天衍帝严厉的目光转向他,辛襄在身后用力地扯他的袖子,就连济宾王也朝他缓缓摇头。辛鸾没有退却,他在父亲让人噤若寒蝉的目光中,用地地拂开辛远声的手。

  天衍帝眼神威压下来,“你要说什么?”

  辛鸾迟疑道,“儿臣想说,今日大喜,王叔刚刚凯旋归来,那些国政各位大人何不先放一放呢?”

  闻言,天衍帝面色稍霁,半个殿内都是喘出一口气的庆幸。

  紧接着,辛鸾毫不相干道,“宗法规定王族儿郎满十五岁便可以议亲,先与父母拟定一家闺秀,等年岁满二十岁便可成亲礼成,儿臣如今也满十五岁了。”

  满朝就听着这个孩子突如其来的一段话,不知他是何意。

  就听他接着道:“父王说过,儿臣虽然生于王庭,然婚姻、妻子乃是干系一生的大事,若我遇见倾心之人,大可不必拘泥于富贵门阀之见,不必左右于朝廷权贵之往来,只要是倾心相许,无论是谁,您都为我做主。”

  天衍帝神色难看起来。

  辛襄难以置信地抬头,似乎预料到他要说什么,急切地喊了一声,“阿鸾!”

  只见辛鸾没听见一般,自顾自走到玉阶的正中,以额触地,一揖长拜,“那儿臣现在就跟父王坦言,我倾心之人乃北君闾丘氏二女!望父王成全。”

  第12章 班师(4)

  辛鸾的话无疑像个巴掌一下子扇在了臣子的脸上。

  群臣前一刻还在想方设法地给北君定罪,太子这一刻居然就言之凿凿地聘罪臣的女儿,只见况俊、齐嵩等一众老臣都不禁浑身一僵,各个惊疑不定起来。

  辛襄紧缩着眉,他也知道辛鸾在胡扯,但是太子既然这么说了,谁都不能当什么都没听见,他心急如焚地盯着那小小的身影,不知道他后面要如何对答。

  而就在这样紧绷情绪中,外间忽地寒风大起,长信宫大殿在灯光中摇曳,更衬得这令人不安的静。

  知子莫若父,天衍帝目光锐利,眼缝里的目光刀一样的慑人。

  他道,“太子连女孩儿家是谁都没见过,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,就说要娶人家?”

  辛鸾抬起头,没有闪避:“谁说儿臣不知道?闾丘忠嘉两个女儿,长女叫做闾丘仑灵,次女叫做闾丘西旻,在北方是‘春’与‘秋’的意思。”

  天衍帝眯起眼睛盯着他,“那你知不知道那两女是罪臣之后?”

  辛鸾眼波闪动,“儿臣知道。”

  “那你还说要娶她们?”

  父子在阶上僵持着,整个大殿像是绷紧了一根随时会断的弦。

  许久,天衍帝收回目光不再看他,冷冷道,“小儿不谙国事,还不下去!”

  辛鸾轻轻咬住嘴唇,失落地垂下眼睛。

  ·

  辛鸾孩子心性,他离席的时候并没有多想。

  一来是觉得“诛九族”的论处有些残忍,二来看不得大臣在逼着父王下旨,所以他就耍了个小聪明,亲自上前愤君父之慨,想要帮着父王挡了挡。

  只是他不知道这一整件事的来龙去脉。

  天衍帝十四年,北方狱法山异动,执掌北境十五年的闾丘忠嘉父子倒台,但出于种种复杂暧昧的政治关系,天衍帝倒闾丘,却未倒闾丘一党,闾丘亲族或论罪流放、或罚入奴籍,多数北君在位时的官员依然在位。所以才有天衍帝十五年,济宾王得胜还朝,齐嵩司空复况俊嘉祥策动大臣再度上疏,请旨株连闾丘一族。

  少年内心敏感,大致猜出这些人应该是另有打算,或站位某某君侯承继北方这大片土地,或联袂瓜分北君的军队、财富、势力。但他忘记了一个共识:即北君闾丘有罪——这是数个月前就定下的朝议,哪怕他父亲这个君王也是认同的。可他刚刚贸然的请求,不是罚,是赏。

  内廷宴饮,重臣十几位,那些话若不是他父亲来问,朝臣围攻起他来问题只会更尖锐难答,若是他父亲今夜一口应了他,明日外廷朝议,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,波及更大,更不好收拾。

  ·

  可是辛鸾的年纪让他没法理解这些,他也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。看自己好心为父亲分担,父亲没有领情还当庭斥责,他只觉得有点委屈。

  大抵是血脉传统,高辛氏的儿子都十分地恋慕和崇敬父亲,要是没有父王这一番责备还好,父王既然责备了,辛鸾心想他是没法这么草草站上来,草草说两句话,被当做是胡闹,最后草草退下的。他握紧了拳头,带着点不可理喻的执拗,也不起身,就顺着话说,“父王说的是,儿子年纪小,的确是不谙国事,但将心比心,闾丘一族驻守北境十五余年,也有功劳……”

  太子这般决绝的口气要说,谁也不敢真的上前去捂他的嘴。

  辛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已经不敢看王伯的脸色了,阶下臣工也没想到十五岁的孩子有如此胆色,也不由呆在一旁。

  “太傅讲过,孤臣可弃,但绝不折节。”辛鸾回忆着叔父的话,缓缓复述,“北君自知大罪,王师到达狱法山浊浴水后,引八百骑兵单独出塞巡击蚩戎,深入蚩戎腹地两千里遭遇大兵,知道绝无生还可能,仍能命人埋下王旗、不使受辱,掩埋珍宝、不使资敌,战到最后自刎于敌军阵前,未有一刻想过叛逃偷生!”辛鸾也知道自己不能停歇,深吸一口气猛地站了起来,转身看向阶下依次道,“蔡斌将军,陶滦将军,巢瑞将军,您们都是征战沙场的老将军,若父亲今日真的搬出株连的罪名,阿鸾请问,若是将来镇守北境的是您,狱法山再遇异动,知道妻子女儿不得保全,您是战?还是叛?”

  辛鸾这番话,比刚刚横插一杠、玩闹般的许婚要有理有据有节得多,殿阁仿佛有凉风一霎,满殿的文臣武将都沉默了。

  辛鸾坦然回身,直视着金座上九旒玄服的天衍帝,“父王不是专横狠辣的君王,我相信,闾丘忠嘉也一定相信。父王问我喜欢谁家女儿,我的确没有想法,但是我怜闾丘两姐妹骤然丧亲的身世,真心有刚才那一求。”

  ·

  雪打灯笼,金钟九响,一声一声敲在臣工的心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