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2章脚踩鸡蛋(求月票)(1 / 2)





  解缙何许人也?明初有名的大才子,翰林院大学士。实地看到解缙,林沐风嘴角浮起一丝笑容,因为他想起了一首后人杜撰的跟解缙有关的打油诗:春雨贵如油,下地满街流。跌倒解学士,笑煞一群牛。这个摔跟头的解学士,就是解缙。据民间演绎,在他高中科举、接获喜报、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去通知诸亲好友时,因为下雨路滑,不慎摔倒。江西吉水县城里满街的乡亲,看到这位小个子大文人满身泥水、衣衫滚湿、踉踉跄跄、狼狈不堪的样子,竟轰的一声,像春雷那样惊天动地地大笑起来。

  解缙摆了摆手,“肃静,肃静!下面,本学士向诸位士子介绍其他4位学士大人。翰林侍讲学士沈度沈大人,宋广宋学士……”

  随着解缙的介绍,其他几位坐在金交椅上的男子都一一站起身来向一众士子点头示意。林沐风不知道这金陵诗会的规矩,这金陵诗会首创于皇太孙朱允炆,每年一届,今年是第三届。诗会上,士子文人聚会,通过几个环节的“考评”,层层进行选拔,最终选出一个文魁来。解缙就是第一届金陵诗会的文魁。由于有皇太孙牵头,所以每逢诗会,几位翰林学士都会来捧场,充作“考官”。在金陵,这金陵诗会又有“小科考”之称。

  解缙微微一笑,唤来一个侍女。侍女手中捧着一个铜盘,解缙从铜盘中取下一副卷轴,展开朗声道,“第一题,楹联对。请看上联:好读书不好读书。能对者,请在案上写下下联并姓名来处。”

  落座的士子们听了,个个开始绞尽脑汁地皱眉应对,全场一片鸦雀无声。林沐风看了这幅上联,也开动起自己的“脑筋”,思考起来。他虽然对楹联没有特别的研究,但作为一个崇尚国学的现代青年,他对此也并不陌生。这幅上联看似简单,真要对上来还真不容易。思之再三,他的嘴角慢慢浮起一丝笑容,眼角的余光左右“顾盼”了一下,看众人还在“苦思冥想”,便提笔写刷刷几笔写好了自己的下联。

  场上的解缙微笑不语,略略等了片刻的功夫,这才笑道,“好了,来人,去收答案!”

  几个侍女将已经写好下联的士子面前的纸张收起,一一送到了解缙的手里。而那些没有对出的士子,则一个个面红耳赤地起身离座,站到了一侧。这样一来,场上就剩下了十多人还在座。

  “请神来不请神来——对的勉强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解缙与几位学士一一做着点评,直到看到林沐风的答卷时,沈度霍然站起,缓缓吟道,“好读书不好读书——山东青州府林沐风,这是哪位所对?”

  林沐风微微一笑,起身出坐向沈度躬身一礼,朗声道,“回大人的话,在下正是山东青州府生员林沐风!”

  话音方落,场上顿起一片小声议论之声。或许林沐风还不知道,他自己在这京城之中,也成了一位响当当的名人了,一是因为柳林瓷行瓷器琉璃尤其是琉璃在京城的热销,二是因为朱元璋的下旨召见,最近以来,这位号称文武双全还擅长制瓷的秀才,与官军一起抗击白莲贼乱的“英勇事迹”经客商和某些官员之口早已传播遍了南京城,成为最热门的“新闻人物”之一。要知道,秀才文武双全且擅长工艺美瓷,居然还能跟官军一起并肩与白莲教逆贼作战,这在大明的历史上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。

  沈度眼角闪出一丝奇色,缓缓道,“你便是奉旨进京面见圣驾的山东生员林沐风?”

  “正是。”

  一侧,那两个端坐在案桌后面的两个翩翩佳公子,也纷纷打量起林沐风来,尤其是那个白衣公子。

  “你这下联何以跟上联一样,你莫非是在糊弄列位学士大人吗?”沈度冷笑一声。

  “上联:好读书不好读书;下联:好读书不好读书”——林沐风按照不同的声调抑扬顿挫地念了一遍,笑道,“回大人的话,这意思是说,年少时正是读书好时节却因顽劣不好读书,而年老时爱好读书却因为年迈体衰而不好读书。”

  “妙啊!真是绝对!”白衣公子拍案而起,投向林沐风身上的眼神多了深深的赞许。

  “然也,林生员妙对。”解缙鼓了鼓掌,场上也就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。

  林沐风向解缙施了一礼,淡然走回了座位上。

  “诸位,请听第二题。请诸位以秦淮和今日之聚会为题,现场赋诗一首。”解缙朗声道,出了第二题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剩下的十多人都已经写完了自己的诗作。解缙唤了一声,“林生员,你可做好了?”

  啊!林沐风如梦初醒,这才从深深的迷醉中清醒过来。方才,他身临其境,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后世这十里秦淮上的秦淮八艳,那凄婉的风月故事、那薄命的绝世红颜,让他久久不能自已……时间已经来不及了,林沐风心里苦笑,面色微微一红,提起笔写下了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一诗:“梨花似雪草如烟,春在秦淮两岸边,一带妆楼临水盖,家家粉影照婵娟。”

  “梨花似雪草如烟,春在秦淮两岸边,一带妆楼临水盖,家家粉影照婵娟。”解缙缓缓吟着,面露惊色,回身将林沐风的“诗作”拿给沈度等几人传阅。5位学士暗暗点头,此诗作贴切传神,韵味十足,寥寥数语道出了十里秦淮的奢靡与繁华之处。

  两位公子哥看着案桌上的林沐风这首剽窃之作,神色颇有些激动,白衣公子低低吟诵着居然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,眼望着窗外波光浩渺的十里秦淮长河,缓缓将即惊且赏的目光投射在林沐风身上。

  半响,沈度大步走到场中,“诸位士子,经过几位学士大人的考评,山东青州府生员林沐风在第一场文考中胜出。进入下一轮的士子还有,金陵府秀才孟阳,扬州府秀才张光亮……”

  第二场考试是“音考”,参加考试的有林沐风等十人。顾名思义,就是考较音律。这是本次金陵诗会突然增加的一个“项目”,代替了往年的书画考。林沐风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,自然心情就放松,他对于音律并不擅长,但好在他在现代社会时跟师傅净空大和尚学了几年的竹萧,想来应付一下也不成问题吧?即便是不行,也无所谓,反正他也是凑热闹来的。

  但其他几人就有些措手不及。通过了第一场的这些士子,基本上都有相当的才学,要说吟诗作画,都难不住他们,可突然换成了音律,就有一大半人无奈地主动退了下去。场上,就剩下了3人。孟阳,张光亮,林沐风。

  张光亮首先上场,他弹奏的是筝,古曲阳关三叠,手法虽然不太精熟,但基本也算是过关了。孟阳随后上场,他抚琴弹指,一曲十面埋伏抑扬顿挫,高低起伏,时而金戈铁马,时而英雄末路,听得众人个个都高翘了大拇指,连连叫好。看得出,此人对琴颇有造诣。林沐风听了,也颇有些自惭形秽,人家真是专业水准,自己那点吹箫的功夫纯属业余时间自娱自乐的玩意儿。但到了这个份上,他也不能“临阵脱逃”了。

  硬着头皮接过侍女递过来的竹萧,他刚把嘴唇凑近萧口,突然楞了一下。古曲他会得不多,而且多记不住谱,在现代社会的时候,平时吹着玩的多是现代流行歌曲,这可如何是好?

  看到林沐风这番神态,场上那些“落选”的士子暗暗有些幸灾乐祸,而张光亮和孟阳则嘴角浮起不屑的神色,他们都是当地有名的才子,一向是眼高于顶,自然是期望自己能最后胜出。白衣公子和蓝衣公子也微露焦急之色,紧紧地盯着林沐风。

  林沐风尴尬地想了半天,一首古曲也没记起来,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。叹息一声,正想要放弃的时候,他脑海中突然想起了现代流行歌星费玉清的一首老歌《莲花舟》,对啊,此曲颇有些古风味道,对——就它了!

  秋江月,芦花舟,划破沧浪水

  浩浩烟波上,何事春雨愁

  飞雁一声惊遥梦

  问一声,君曾否,醉看月圆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