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8节(1 / 2)





  偏偏有七彩在,把林奶奶的身体调养的极好,平时基本不带生病的。林老大媳妇想等婆婆早死,那她有的等了。

  这两年,知青办又分了几个知青到河上村来,知青点早已住得满人。知青们对秀外慧中、长相又好看的女大夫七彩定亲,也都有点想法。

  “听说小程大夫过目不忘,她这样的知识女青年,放到原来,妥妥的是大学生。大学生毕了业就分配工作,哪像现在,她只能窝在乡下当个赤脚医生。”

  “那也比咱们强。咱们还是城里来的,不一样混到乡下来了。”

  “我说,你们这思想有问题,咱们可是又红又专的接班人,哪里需要哪里搬,像咱们这样的,早晚不得回城?”一听这就是对回城抱有希望的知青。

  秦皓轩作为老知青大哥,被委托管着知青点的所有同志们。他听了这些话,难免也有点想法:小程医生跟林同志,在农村来说都算是优秀人才,他们还是比较般配的。自己倒是城里来的,可有什么用,还不是在乡下种田。问题是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两年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希望回城?

  听说有门路的知青已经找了关系返程,只要城里有单位接收,就能回去。可是像他这样的家庭,就算是托关系,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。

  程叶可是清楚地知道,离回城还有好几年时间,有门路的知青托关系返程了,留下的都是没门路的或刻意到乡下避难的。后来很多知青见回城无望,都先后在乡下结婚生子。

  程叶不想下地赚工分,又跑到学校去上学了,可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“学工”、“学农”、“学军”,她能学到的知识有限,只不过比在家天天下地干活时轻松些。

  程叶在初三复读一年,早已上了高中。高中都是去县城读的,她在县城读书时,偶尔悄悄从家里带点山货啥的,偷偷摸摸卖给县城的人家,赚点点小钱,也换了点金子。因为有政策在那里摆着,她只能在查的不严时私下卖点东西,大钱是赚不来的,但绝对够她花用的。

  相比之下,七彩这两年老实多了,除了去市里给师傅和姑奶奶家送肉啥的,她很少干私下买卖的事。她手里有很多金银,犯不着花心思赚那钱。七彩倒是陆陆续续收了很多破四旧的东西,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她手里得以保留。

  到了年前腊月二十六这天,七彩带着长生这个新未婚夫,带着一些山货去市里给师傅送节礼。

  周师傅当面嘱咐林长生:“在部队好好干,争取题干,以后让家属随军了,也让七彩跟你去部队见识一下。”

  听他话里的意思就知道,周师傅很是怀念部队的生活。

  林长生当然是赶紧应着,反正他早有这样的打算。

  杜师兄笑着说:“想当年我也想当兵来着,可是从小跟着师傅学医,一不小心成了医生。”

  七彩:“当医生挺好的,治病救人是好事,一般人还干不来。”

  七彩和林长生在师傅家吃了午饭,就早早回来了。

  回来的路上,林长生问七彩:“如果有了随军资格,七彩,你会跟我去部队吗?”

  七彩爽快地应下了,“当然了,像师傅说的,去部队见识一下也好,说不定我也能在部队给人看病呢。”

  林长生为难了,“这个我不能保证,不知道到时部队会给你安排什么工作。”

  “到时候再说呗,反正又不着急。”七彩倒是无所谓,反正有本事的人,到哪里都能混上饭吃。

  临到快过年了,媒人终于给李秀珍递了信儿,给立国相亲的事有了眉目。

  第112章

  媒人给说的女方是邻村李家屯的, 女孩叫李文君,她父亲是李家屯的会计,上面有四个个哥哥,分别叫李文忠、李文信、李文礼、李文义。李文君是唯一的女儿,因此在家颇为受宠。今年十八岁一枝花,目前正在读高二, 明年夏天毕业。

  媒人在附近扒拉来扒拉去,她手中上过高中的农村姑娘真不多。

  这年月家家户户都穷,除非家里条件很好的,或者是特别宠闺女的,才会让闺女读高中, 一般家庭能让闺女上个一二年级认几个字就不错了, 农村有很多姑娘连小学都没读过。

  李秀珍点明了要找有文化的儿媳妇, 这不就让媒人作了难,扒拉一阵子, 上过高中年龄又合适的,她手中一共有三个姑娘。有一家家庭成分不太好, 这家放到最后考虑;还个姑娘家离河上村比较远,一般人家找对象都不愿找远的,放到第二位;第三家就是李家村这个姑娘, 媒人觉得没有比她家更合适的。

  这姑娘相比其他农村姑娘来说, 除了娇气些, 没啥毛病。说她娇气, 也就是不爱干农活, 但是家务活会干一些,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会;像比较难一点的做衣服做鞋她就不会了。

  这年头很多女人可以说真是家里家外全能,农村女人下地赚工分不说,回家还得生孩子、带孩子、伺候男人,做饭、洗衣、打扫卫生,做全家穿的衣服和鞋,还得操心一大家子吃喝……

  家里兄弟姐妹多,有六七**个的,当妈的根本管不过来,都是大的带小的,最大的闺女早早跟着妈学做衣服和鞋。

  当下重男轻女的习惯又严重些,家里宠姑娘的很少。像李家和七彩家这样宠姑娘的一个村里没几家。

  李家姑娘长相清秀,不如七彩漂亮,不过因为她不下地干活的原因,皮肤比时下农村姑娘白皙一些。俗话说“一白遮三丑”,在农村来说她皮肤算是好的了。

  不过李文君个头比七彩还要高那么三四公分,显得很是高挑,她身材又瘦,杨柳细腰,却不是这年头婆婆喜欢的儿媳相貌。一个是个子高,做衣服浪费布料;二来是她长得高挑纤瘦,看起来屁股小,看上去不像能生儿子的模样。

  当然,说亲的时候,当婆婆的挑人很正常,人家李文君家是疼姑娘的人家,给姑娘找对象,也会挑挑拣拣。

  可是李文君一听说家里要她相亲,她立马不干了。

  “我还上着学呢,相什么亲呀?等我不上学了再相亲还能晚了,着什么急?妈,你是不是着急把我嫁出去了?”李文君故意这么说的。

  文君妈笑骂了一声说:“傻孩子,姑娘长大哪有不嫁人的。本来我想着等你高中毕业再给你找对象,这不是看着有合适的,我怕错过好姻缘,才让你去相亲吗。”

  说到找对象,哪有姑娘家不害羞的。李文君扭扭捏捏地问:“多好的条件呀,都让你动心了?”

  “我听媒人说是河上村的,那男孩子是个当兵的,听说已经是排长了。提他咱都不知道,可是你应该听说过他妹妹。他妹妹就是有名的小程大夫,你大哥还专门去小程大夫那里给你侄子拿过感冒药呢。”

  “听说小程大夫可是很不错,长得好,还聪明有本事,她哥哥应该也差不了。而且他家就兄妹三人,除了小程大夫,还有个弟弟。他家人口少,以后结了婚家里事少。我这不看着人家条件好,才愿意让你去相看一回。要不我也不让你瞎折腾。”文君妈这番话是多年的经验之谈。

  小姑子嫁出去了,回娘家的次数不多,就是供着也可以;只有一个妯娌的话,以后事少点。

  文君妈有三个妯娌,其中有个不太讲理的,这些年没少因为那个妯娌生闲气。她又有四个儿子,找了四个儿媳,没分家时整天儿媳妇觉得她偏了向了,一气之下她给分了家,如今跟大儿子一家住。

  反正吧,兄弟多遇到事倒是有帮手,客户数妯娌多了代表以后事多。文君妈觉得程家三兄妹,不多不少就正好。

  姑娘家相亲也不是说相就相,女方家长得先打听好男方家的条件。如果一次两次相成了还好;若是四次五次相不成,名声也坏了,外面会说这姑娘太挑剔,相了几次都没相成,眼光太高。所以说姑娘在相亲前有个好名声很重要。

  本来李文君打算听听就拒了,可她一听说对方是当兵的,顿时来了兴趣,“当兵的呀,不知道长得怎么样?”

  她长得个子高,将近一米七左右,可不想找个矮个子对象。再说她爸她哥都很高,找个矮个女婿,回娘家时一对比,多不好看呀。

  文君妈一听闺女的话音,就猜到姑娘动心了,于是笑着说:“都说小程大夫长得俊,她哥哥还能长得丑了?我听媒人说长了个大高个儿,有一米八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