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5节(1 / 2)





  皇帝比之去年,显得稳重了些,太后则是一如往年,温婉中透着疏离。

  徐幼微对于太后,心绪真是复杂得很。如果不是知道这女人是个祸根,那么,之前所有的来往,都会变成伤人的回忆。

  徐幼微知道,便从没真正觉得太后是自己可以接近的人。

  或许,在太后那边,也是一样的吧:要接近徐幼微,因为,她是孟观潮的夫人,他在意的女子。

  仅此而已。

  年节期间,孟观潮一如曾经允诺过的,每日除了面见故交旧友,尽量留在家中,陪伴家人。

  元宵节当日,宫中设宴,因皇帝年纪还小,不饮酒;太后有些神色恹恹的,滴酒不沾。因而,宴席早早结束。

  之后燃放烟火,皇帝心不在焉,太后推说头疼,看也不看。

  朝臣、命妇在冷风中看了会儿烟火,便识趣地告退。

  皇帝撒着欢儿地回了乾清宫,和顾鹤一起换了寻常的穿戴,在金吾卫、锦衣卫的安排之下,遮人耳目地离开宫廷,去了孟府。

  孟观潮带着皇帝、林漪去赏灯。

  街头的花灯,大多不如宫中的精致,可皇帝却是瞧着什么都好,小脸儿笑成了一朵花。

  皇帝特地赏了孟府好些花灯,林漪都细细看过了,但是到了街头,置身于充斥着扰攘、欢笑的街头,心绪也就如皇帝一般,唯有新奇、惊喜。

  孟观潮、顾鹤和不着痕迹追随在附近的侍卫们瞧着两个孩子的笑脸,俱是不自觉地唇角上扬。

  意外的是,在街头,一行人与靖王不期而遇。

  靖王看清楚孟观潮和两个孩子,显得很服气地笑了。

  “你追着我们做什么?”孟观潮问。

  靖王没正形,“你好看,我不追着你追谁?”

  孟观潮笑笑的,“正好,人越来越多,帮我抱孩子。”

  靖王抿了抿唇,低头看一眼皇帝。

  皇帝立时站到孟观潮身侧,握住他的手。

  靖王嫌弃地蹙了蹙眉,嘀咕道:“个烫手山芋,打量我愿意抱你似的。”转而俯身摸了摸林漪的头,把她捞起来,抱在怀里,态度特别和蔼,“伯父抱着你,好不好?”

  父亲的话,林漪刚刚听到了,自是笑着点一点头,“好啊。”

  “真乖。”

  那边的皇帝被孟观潮抱起来,先是因为视野更为开阔而欢喜,下一刻就蹙了蹙眉,手轻轻地拍一下孟观潮的肩,认真地对靖王说,“辈分差了。这是我四叔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靖王也蹙眉,“是你把辈分弄乱的。什么四叔?你从哪儿论的?”

  “父……”皇帝顿了顿,“父亲跟我说的,这是我师父,更要当叔父一样,总之要敬着。”

  “这事儿吧,各论各的。”靖王才不肯在大街上跟他争辩这个,“看灯。”

  “那可不成。”皇帝一本正经地道,“等到了四叔家里,我们好好儿掰扯掰扯这事儿。”

  “你行了啊。”靖王没好气。

  孟观潮、顾鹤却是忍俊不禁。

  过了一阵子,趁两个孩子聚精会神地看人猜灯谜,靖王低声对孟观潮道:“你真行。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带着俩孩子出来逛?”

  孟观潮一笑,“要是偷偷摸摸的,带他们出来干嘛?”

  “好歹遮掩些才合适。”

  “越是遮遮掩掩的,越引人注意。”

  靖王就想,大抵谁做梦也想不到,太傅会带着皇帝、女儿来街头赏灯,而有这种闲情的官员,在今日就算有心,也不见得有空。是出其不意的事,也真不用乔装改扮。

  一路走,两个男子一路买下了很多花灯,估摸着时间不早了,一起回了孟府——靖王妃惦记着今日孟府要彻夜燃放烟火,早就过来了。

  原府的人自是不必说,也是宫宴结束后便来了孟府。

  原老夫人和四个儿媳妇在太夫人房里谈笑,靖王妃、李之澄、南哥儿和徐幼微在卿云斋小花园中的暖阁用茶点。

  过了一阵子,孟观潮、靖王、原冲带着皇帝、林漪过来了。

  见礼落座后,三个都很有孩子缘的大男人坐在一起,三个孩子都挂着喜气洋洋的笑容,围在他们身边。

  室内充斥着男子爽朗的言笑声、孩子的欢笑声。

  徐幼微、李之澄和靖王妃瞧着这一幕,各自的心里,多少有些怅惘。

  徐幼微想着,如果靖王只是观潮的好友,还多好。

  李之澄则在想,观潮是很喜欢孩子的人,也很招孩子喜欢,偏生带在身边的,都是别人的孩子。再过一二年,他和幼微就该有好消息了吧?为此,她默默许愿。

  靖王妃则望着把南哥儿抱在怀里的靖王,心里有些酸酸的。她不知道,此生,他与她,能否有孩子承欢膝下的一日。

  这一晚,来了很多男女宾客,都是来看烟火的。

  孟府中的人,只应承与自己交好的,交情一般的,也不怠慢,有下人很周到的服侍茶点酒水果馔,将男女宾客安置在不同院落中的暖阁。

  皇帝、靖王、原冲等人尽兴离开后,已过子时。

  送客回返暖阁的路上,孟观潮问幼微:“累不累?”